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时间的节点回望“十三五”,既有砥砺前行、爬坡过坎的坚韧和勇毅,也有千帆竞渡、寥廓江天的浩荡和豪迈。难忘“十三五”。五年来,面对国际经济形势日益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以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挑战不断、任务艰巨。奋进“十三五”。全市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省委“一干多支”战略部署,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欣喜“十三五”。五年来,资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民生福祉得到大幅提升。
“十三五”期间,资阳经济正值爬坡上坎的攻坚期、转型升级的机遇期、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在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前,资阳吹响了经济转型升级号角,开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经济综合实力持续提高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亿元,比年增加.0亿元,全市GDP年均增长7.6%,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人均GDP稳步提升,年均增加元以上,年均增长7.6%,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
财*实力持续提升,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年的43.9亿元增加到年的53.1亿元,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9亿元,是年的1.2倍。
产业结构实现重大转变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从年的20.9:35.4:43.7调整为年的18.3:30.6:51.1,服务业比重超过50%,第三产业比重提高7.4个百分点。非农产业比重由年的79.1%提高到年的81.7%,工业和服务业双轮支撑格局进一步巩固。
民营经济不断壮大
年,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亿元,是年的1.4倍。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年的56.3%提高到年的57.5%,提高了1.2个百分点。年,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4%,拉动全市GDP增长了4.0个百分点,是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
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城镇体系和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化步伐稳步加快。全市城镇化率从年的38.6%提高到年的44.1%。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农业“6+3+1”产业体系发展势头良好,年全市粮食产量.1万吨,比年增加4.6万吨;工业“5+N”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全市形成以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生物医药、轻纺鞋服、电子信息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
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户,10亿元以上企业10户;服务业“4+X”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5%。
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亿元。全市新创建A级旅游景区5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文旅特色小镇2个。
基础设施改善明显
年全市交通完成投资95.8亿元,是年的1.2倍。成资市域铁路S3线开工建设,成资高铁加快建设,成达万、成自宜、成渝中线高铁、成资大道、成资临空大道加快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县三高速”,“7高11轨16快”综合交通网络正加快构建。在信息通信发展方面,电信业务总量由年20.8亿元增加到年的98.2亿元;邮*业务量由年的2.5亿元增加到年的9.3亿元;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由年的30.2万户增加到年的6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由年.9万户增加到年的.4万户。
“双门户”“同城化”“新高地”“大舞台”,四个熠熠生辉的词,正成为扮靓资阳的新词汇。如今的资阳,正坚持全面全域全方位开放,全力推进“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建设,以成德眉资同城化为支撑,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奋力推动资阳发展新跨越。
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4亿美元,进口额0.8亿美元;新签约重大投资合作项目46个,投资总额.2亿元;新签约世界强、中国强和民营强企业投资项目7个。截至年末,全市已有百威英博啤酒集团、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36户世界强、中国强和民营强企业落户资阳,投资合作项目共计64个。
年,工业领域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取得良好效果,产能过剩矛盾有效缓解,市场环境持续改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增长8.0%;实现利润总额36.0亿元,增长31.9%。
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2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稳定上升。年,全市科学技术支出2.4亿元,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66项,其中省级32项。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1户,总数达55户;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户,总数达24户。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1.8%,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水平22.8个百分点,拉动增长3.5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年的17.9%提高到年的19.2%。
五年来,我市各级**坚定不移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力脱贫攻坚。经过多年的持续奋进,全市个贫困村如期全部退出、23.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民生事业大幅改善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
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24元,较年增加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较年增加元。
年末,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7.5万人,比年增加5.7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7万人,比年增加7.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万人。
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比年下降0.3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方面,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所,在校学生40.8万人,教职工2.7万人。
卫生事业方面,建立了完善医疗保障合作机制,成资两地共有万余家医药机构开通异地联网结算。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个;实有卫生机构床位数张,比年增加张。
在文化体育事业方面,年末,全市有文化馆4个、文化站个、公共图书馆4个、纪念馆1个;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7.1%,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1%;已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个。
为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市围绕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节能降耗工作进展顺利
“十三五”以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节能降耗形势良好。全市单位GDP能耗从年的0.52吨标煤/万元下降至年的0.48吨标煤/万元。
生态环境建设保持领先
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比年提高3个百分点;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天,率先在成都平原经济区中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整体达标。
年末,全市有省级及以上生态镇52个,市级生态村个。
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
“百镇建设”培育形成4个特色小城镇,建成美丽资阳·宜居乡村个,创建省级“四好村”90个。
“十三五”成绩来之不易,“十四五”资阳将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干多支”等国省战略机遇,秉持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保持战略定力,乘风破浪,推动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来源:资阳新闻传媒中心编辑:李小川审核:甘德斌李佳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