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益阳有名的ldquo资阳村rdqu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影响 http://www.sjqbdf.com/m/

在益阳一网发表的诸多文章下面,很多网友对桥北的沦落愤懑不平,这种心绪之内既有经济发展层面的担忧,还有对益阳本土文化几近湮灭的扼腕痛惜。一网君作为一个地道的益阳人,对益阳老城文化同样怀有难以释怀的情感,而这次桥北之旅,更使得心情难以平静。

这篇文章的内容包括几处益阳本地历史遗存的描述,也有一网君的一点浅薄思考,其目的是推广益阳本土文化,并希望由此引来某些商机或机遇吧。因为资阳区的经济再度腾飞,并不缺乏底蕴,而将此底蕴激发出来之后的资阳,或许是重新汇聚人气的一颗梧桐树。就先从几处历史遗存说起吧。

古城遗址

此行,一网君在市三中门口下车,步行前往鲁肃巷。关于鲁肃其人,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人物。可是走进以其命名的巷子,那种反差之大,简直惊掉了下巴。

狭窄的巷子,老旧的门扉,以及满目的菜地、藤蔓、灌木,怎么看都像是一片落后的乡村,甚至比乡村还不如的落魄景象。

年纪轻的益阳人可能不知道,这片看似荒芜的角落,在上世纪90年代那场大火发生之前,是一块有着麻石铺路、青砖黑瓦建筑延绵的且商业繁华的历史锦绣之地!再往前,便是益阳城的起源之地——益阳古城了。

夯土筑城的土垅与厚实青砖修葺成的墙垛子,构成了旧时益阳的屏障。古城虽只剩下一隅,可透过墙砖,那份古朴的厚重气息依然扑面而来。这应该是属于益阳人骄傲的存留,可看着荒草丛生的现状,难言欣喜。

近些年来,益阳古城靠近资江沿河段进行了修缮,并追溯历史三国历史人物,在此树立了关公像,并将“鲁肃堤”、“诸葛井”、“马良湖”、“甘宁垒”这些历史遗迹做了立碑介绍。这段古城,成为了益阳影视制作与婚纱拍摄的焦点,也汇聚了一定人气。

可望着附近防护栏内体量庞大的老房子在风雨中飘摇的境况,显然与这些在风云诡谲的三国历史中的风云人物是不对等的,这种建设远远不够,要做的事情还相当多。

基督教堂

整个桥北城区,清朝末年及近现代修建的基督教堂就有多座。外国传教士在带来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将其所在国的建筑风格转嫁至当地。众所周知,益阳市一中就与外国传教士有渊源。而此次一网君走过的五马坊牧师楼,可谓是现今桥北保存最完好的近代历史建筑。

从牧师楼铭文牌上提供的资料显示,这栋建筑建于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保存非常完好。哥特式建筑风格,别具韵味。走近观摩,能感受到一股沧桑气息萦绕周遭。就像铭文上说的一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可一网君还要加上一句,这又何尝不是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史,绽放在益阳人血泪上的一朵奇花呢?

历史原因使然,桥北可能是基督教信众最多的地方,也是我们益阳基督教传播的起源之地;对于年轻人来说,信奉基督,是一件比较时髦或者说相对流行的信仰趋势吧。可就是这样一处吸引年轻人的地方,知道的人不算多,也没有有效的推广。而其保护措施,也谈不上有多严密,从斑驳的漆色与发*的墙壁就可以看出来。而比较后面要说到的两处建筑,这栋牧师楼已经算维护得相当不错的了。

易宅与文昌阁

顺着沿江风貌带下的资江东路下行,很快就见到了这栋名为“易宅”的两层近代民居。青色的墙砖,麻石雕琢成的门楣,及略有欧式风格的栏杆等等建筑元素表明了,这座楼在近代想必是大富之家的宅院。

易宅占地面积颇大,分为几个院子,从大门口即可看见中间的麻石天井。木结构的楼板被岁月熏染成了黑色,可是透过门洞看去,那精致的楼梯,朱红的栏杆,仍能辨别出其昔年的芳容。

时光倒流数十年,那临街的小窗口,也不知悄悄展露过几多穿旗袍拿纱扇的深闺倩影。若能还原,该是何等美妙啊!遗憾的是,外观如此妖娆多姿,简直是益阳老城经典范本品阶的老建筑,保存得并不好,满目凋敝。

至于夹在两栋现代建筑之间的文昌阁,就更不是一声叹息可以化解了。琉璃瓦、二龙戏珠、卯榫、飞檐、瑞兽等等中国古建元素,完美呈现眼前,即便如此破落,其所散发出来的艺术价值与视觉冲击力,仍深深震撼着路人。可是,它居然生存在两栋毫无文化鉴赏价值的现代建筑形成的夹缝里,此情此景,真让人有无语问苍天的感慨啊……

当然,一网君将这些历史遗存摆出来,不是来怨天尤人的。这些益阳人心中的“沧海遗珠”,在过去是益阳的骄傲,时至今日就不能更上层楼吗?当然能!这就回到了一网君在数个月前写多么痛的领悟!桥北大码头的湮灭,益阳错失最大的历史文化名片!时所说的一句话:需要真挚的心灵仔细筛选,用文化和艺术的眼光精心雕琢。

历史文化长廊与经济效应

从资江东路向西步行至领袖资江小区,就像是行走在咱们益阳的一条历史文化长廊,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闪光点外,还包含“南岳宫”“大成殿”两处释道道场,及大量老式河洲民居建筑,与苏式建筑。

苏联这个曾经的强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解体,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存在的那些年月对我们国家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即便是建筑形式,在益阳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建筑,对于咱们益阳来说,同样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与打造城市文化底蕴,建设旅游城市深度契合。如果将以上例举的这些文化遗迹修缮、保护好,其所存在的历史价值与经济价值是长久性的,且经得起时间的消磨。

为什么呢?在此一网君要举一个例子。就在益阳古城附近,有两名卖擂茶的娭毑,她们两人的生意谈不上好,可每天也薄有收入。她们所看中的就是时不时来古城附近游览拍照的益阳市民。天气晴好的晚间,古城附近又是一个售卖宵夜的集中地,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消费,看夜景。古城附近的交通状况很不好,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愿意来此消费,愿意来此经营,且全是民众的自发行为,可见“文化氛围”四个字在老百姓心中是有很大分量的。

这些老建筑全部用围栏隔绝,是否会有下一步的修缮建设目前一网君还不得而知。如果真是如此,希望该进程能快一些,这些残破建筑已经经不起风雨的长久洗礼。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将这些古建维护好了,并开辟适合人群聚集的场地,无疑将成为招徕凤凰的“梧桐树”。

前段时间一网君走访桥北的小吃,对分散在各处的益阳本土风味记忆犹新,一吃难忘,如果将这些口碑良好的小吃店铺集中在此文化长廊附近,那该是多么赏心悦目的事情呢?有文化可欣赏,有风味可品尝,那么这片沉寂多年的“资阳村”,将重新汇聚人气迎来第二春,以长沙火宫殿的文化模式为发展方向,资阳区摘掉“资阳村”的帽子将不是幻想。

双翼齐飞

桥北固然没落了,这种没落既有商业战略转移的因素,也有人口流失带来的城区空心化。但是,作为益阳城的起源之地,那些老旧的古建,又是先贤遗留给资阳人乃至全益阳人的宝贵财富。第二产业发展乏力,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却具备很强的底蕴。

在这里,要提到大码头附近的麻石街与明清小巷,及分布在此地的那些河洲民居。因为年久失修,整体的建筑群体量不足,但是与益阳古城附近文化长廊联系起来,那么整个资阳城区的文化遗迹的体量就很庞大了。一东一西,遥相呼应。这些蕴含益阳先民文化与汗水的建筑遗存,在当代并非不可为,而在于是否切实的,下定决心的去经营,去开发。

益阳曾经是个手工业很发达的地区,不乏传承数百年甚至因年代久远无法考察起源的手工业存在。譬如大家熟悉的水竹凉席编制成的“细篾垫子”,还有在益阳现代农业嘉年华场馆内设立了展览场馆的油纸伞制造工艺。当然还有食品老店,譬如“有成斋”食品等等。因为没有好的平台,这些产业或者说老店,都挣扎在市场之中。

假如资阳区的这些古建修好了,硬件足了。在商业开发领域,也将为这些老旧的产业提供某种商业推广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店面周边益阳老城的烘托环境。还可使得益阳原来的斗笠、蓑衣、竹雕工艺、等等传统产业,以艺术品的形式进入千家万户,这个产业是很庞大的。甚至还可衍生出新的品牌,新的拳头产品。

现在大家熟悉的“沙县小吃”,该品牌囊括的小吃都来源于沙县吗?显然不是!它的名声来自沙县人的执着。益阳人缺乏这种精神吗?不缺乏!一网君最近在益阳街头看到不少挂着“沧水铺烤肉”招牌的小吃摊点,似乎也渐渐有了些名声。而若以“益阳老城小吃”命名的小吃,从传承,底蕴,推广平台,平台价值等等方面,显然不是以“沧水铺”一个镇命名的小吃所能比拟的。

益阳古城延线与大码头明清古巷延线,将历史遗存保护与商业开发并重的模式规划好,将远远胜过新建人文模式所创造出的价值,影响也更加深远,它们就像是资阳城区经济腾飞的双翼,在可期的未来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下的益阳人,有些事是该从现在就开始了。

本文编辑:鲁兵

亲爱的“益阳一网”家人们

因为担心你们会找不到我们的身影

请给我一个星标或置顶吧!

iPhone版安卓版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益阳精彩等你发现!一网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